瘙痒性皮肤病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内儿科教研室
皮肤性病学教案
课程名称 皮肤性病学 撰写时间 2009年1月
课 次 |
第十四次课(2学时) |
教学内容 |
瘙痒性皮肤病 |
教学目的 |
了解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及常见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掌握神经性皮炎的表现和护理措施; |
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 |
重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分型; |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
自学内容 |
|
教学时间 的分配 |
瘙痒性皮肤病: 1 学时 |
课后小结 |
瘙痒症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慢性单纯性苔藓又名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单纯性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损害,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瘙 痒 性 皮 肤 病
第一节 瘙痒症
一、概念: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二、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内脏疾患;局部疾患;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三、临床表现: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限局性两类。
1.全身性瘙痒症: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重者常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工作。皮肤常继发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
老年性瘙痒症: 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
冬季瘙痒症: 多发于冬季患者睡前脱衣时,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皮肤常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
2.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1)肛门瘙痒症 :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阴囊瘙痒症 :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阵发性发作,皮损肥厚、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女阴瘙痒症 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瘙痒阵发,夜间加重,局部皮肤肥厚、浸渍,阴蒂及阴蒂粘膜甚至出现水肿、糜烂,
常引起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
(4)头部瘙痒症、小腿瘙痒症、掌跖瘙痒症和外耳道瘙痒症也是常见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四、临床处理原则:
◆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生活规律,少进烟酒及辛辣食物,戒掉搔抓习惯,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洗浴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热水洗烫。
◆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一、概念:又名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患者常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晒、食辛辣食物、饮酒等也会促发及加重本病。
三、临床表现: 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没有渗出倾向。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限局型及播散型。
(1)限局型 :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
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
(2)播散型: 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四、临床诊断:
◆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阵发性剧痒。
五、临床处理原则:
◆祛除诱发因素。
◆局部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或局部注射为主。
◆全身治疗:镇静止痒。
第三节 单纯性痒疹
一、概念: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损害,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
二、病因: 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可能与虫咬、食物或药物过敏、环境变化、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感染灶、恶性肿瘤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
(1)小儿痒疹(Hebra痒疹),多发生在3岁以前的儿童,好发于四肢伸侧。初为风团或风团样丘疹,逐渐增多波及全身,风团消退后可
遗留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褐红坚硬小结节。瘙痒剧烈,可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或化脓性感染。
(2)成人痒疹又称单纯性痒疹,原发疹较小较多,如帽针头大小至扁豆大小风团样斑块及丘疱疹,继以坚实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结痂,瘙痒剧烈。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有时可累及头皮、面部。因反复发疹及搔抓,呈现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程慢性。
四、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皮损的特点诊断。
五、临床处理原则:
(1)尽量寻找并祛除病因和诱因。
(2)抗过敏,镇静止痒。
(3)局部治疗。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
一、概念: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过敏体质、昆虫叮咬、新陈代谢异常、胃肠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与本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典型皮损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黑褐色或红褐色结节,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数目多少不等,由于搔抓常见表皮剥脱、出血或结痂,结节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及肥厚、苔藓样变,邻近皮损可密集成斑块或纵形排列。瘙痒剧烈,好发于四肢伸侧。病程慢性,长期不愈。
四、临床诊断:
(1)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背,尤以小腿伸侧显著,有昆虫叮咬史。
(2)皮损为散在豌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增厚,呈红褐色或黑褐色,瘙痒剧烈。
五、临床处理原则:
(1)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2)局部治疗:外用药、局注和冷冻。
(3)全身疗法:抗过敏、镇静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