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补剂:必备营养还是智商税?
孕期需要额外营养,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钙、铁、维生素、DHA等补剂,很多准妈妈疑惑:这些是必需品,还是商家制造的“智商税”?答案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科学评估,按需补充”。
这些情况,补充是“刚需”,绝非智商税
1.叶酸:
为什么必需?孕早期缺乏显著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食补吸收率低。
建议:备孕及孕早期必须额外补充400ug/天(通常医生会开)。
2.铁:
为什么必需?孕中期血容量大增,需铁量翻倍(约29mg/天)。缺铁性贫血很常见,影响母婴健康。
3.钙:
为什么需要?胎儿骨骼发育需大量钙(孕中晚期需1000-1200mg/tian)。
建议:饮食不足时(如奶制品少于500ml/天、豆制品摄入少)需补充,否则易抽筋、影响胎儿骨密度。
4.DHA:
为什么推荐?对胎儿大脑和视力发育有益。
建议:饮食缺乏深海鱼(少于每周1-2次)时,推荐补充(约200mg/天)。
这些情况,可能交了“智商税”
1.盲目叠加、过量补充:
风险: 钙过量→便秘、结石;铁过量→氧化损伤;维A过量→致畸风险。
对策:先查血钙/铁/维生素D等水平,严格遵医嘱剂量补充。
2.迷信高价"孕妇专用"噱头:
陷阱: 部分"孕妇专用"复合维生素成分与普通款相似,价格却翻倍。
对策: 对比成分表!选择国药准字号或可靠品牌的基础款即可。
3.忽视基础饮食,完全依赖补剂:
误区:补剂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替代基础饮食,不用在意日常食物的摄入。
对策:优先优化饮食,补剂只弥补饮食缺口。
聪明补充行动清单
1.必做:遵医嘱补充叶酸;定期产检,根据血检结果(如铁蛋白、血红蛋白、维D)判断是否需补铁/钙/DHA等。
2.不盲从: 不买成分不明或过度营销的高价"神药";不自行随意加量。
3.重基础:努力通过均衡饮食(奶、蛋、肉、鱼、蔬果、杂粮)获取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