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与家庭间奔忙,在“母亲”“妻子”“女儿”角色中辗转,在年龄焦虑与自我价值中挣扎……当代女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女性抑郁、焦虑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围产期抑郁检出率达16.3%,更年期情绪障碍患者超40%未获有效干预,而备孕困难女性的心理压力常被“生育结果”所掩盖。
为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女性提供心理支持与服务,我院心理科于2025年4月22日起,在门诊二楼产科门诊区域增设了特色心理门诊,以专业医学力量,精准护航女性心理,为女性打造专属心理支持空间!
我们相信,治愈心理困扰,是对女性生命质量最深层的关怀。
数据显示,中国约20%的孕产妇在围产期(孕期至产后1年)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等。大约10个产妇里面就有一个会得产后抑郁症(10%~15%),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50%~80%)。
然而,人们对产后抑郁的认知依然远远不够,一句“别的女人也是这么过来的”足以把人心口堵死,许多孕产妇的心理问题被误解为“性格脆弱”或“矫情”。
重点干预问题:
1.孕期焦虑/抑郁、分娩恐惧
2.产后抑郁、与宝宝的关系、育儿无助感、家庭角色冲突
3.“完美母亲”压力导致的自我苛责
如何判断自己围产期心理出现问题?
生理上:
食欲变化;感觉很累,全身无力;难以入睡或嗜睡;躯体疼痛,总感觉不适
心理上 :
持续的情绪低落、悲伤、焦虑或“空虚” ;对日常活动(包括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记忆力差、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无法做出决定;侵入性消极想法、内疚感、绝望、无价值感、无助感;不想出门,回避社交;情绪波动,易怒、从激动到冷漠;自残、自杀的想法。
与宝宝的关系:
难以与宝宝建立情感联结;对宝宝的情况极度焦虑(如担心宝宝身体不适或不安全);对宝宝失去兴趣,对照顾宝宝感到冷漠;持续怀疑自己照顾宝宝的能力;担心会伤害自己的宝宝;出现伤害宝宝的想法。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由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迅速减少甚至消失,导致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症状。约40%-50%的更年期女性存在焦虑、抑郁倾向,但就诊率不足10%。生理症状(如潮热、失眠)常掩盖情绪问题,导致漏诊;社会对更年期的污名化(如“脾气差”“衰老无能”)加剧自我否定,家庭误解与职场歧视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传统观念使许多女性选择“隐忍”而非求助。
重点干预问题:
1.潮热失眠伴随的烦躁、抑郁
2.空巢综合征、自我价值感危机
3.婚姻关系变化引发的心理适应问题
更年期可能带来的变化:
生理上:
潮热、盗汗、心悸、头晕、月经紊乱、骨质疏松、关节酸痛、皮肤干燥、体重增加。
心理上:
易怒、烦躁、过度担忧、兴趣减退、无助感与自我否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失眠或多梦、空巢综合征、自我价值感低。
备孕期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多被忽视。研究显示,约30%-40%的备孕困难女性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反复试管失败者心理风险更高。社会将生育与女性价值过度绑定,导致其承受“传宗接代”的家族压力与“生育失败”的自我否定,甚至引发婚姻危机、社交回避。治疗过程中的生理痛苦、经济负担及结果不确定性加剧情绪波动,但多数人仅关注生理治疗,心理干预缺失。患者常因羞耻感或“坚强”期待而压抑情绪。
服务对象:备孕期的准妈准爸(尤其备孕困难人群)
重点干预问题:
1.生育焦虑引发的婚姻危机、社交回避
2.治疗失败后的自我否定、绝望感
3.家族压力导致的创伤应激反应
备孕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治疗焦虑、自我否定、婚姻危机、社交回避、创伤性应激反应、反复失败阴影、生育哀伤
当我们谈论女性健康时,不应止步于体检单上的数据,更要看见那些深夜的崩溃、无人理解的委屈、强撑笑容背后的疲惫。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愿做照亮心灵暗角的微光,陪伴您一路同行!
转发这条推送,让更多女性知道:你无需独自承受,我们始终在这里。
如有任何困扰,欢迎拨打咨询电话:0539-7060530
或扫下方二维码随时线上咨询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陪伴您一路同行
供稿:心理科 编辑:武国栋 审校:魏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