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专科特色

新生儿科护理专科简介

发布时间:2025-06-26来源:原创点击:18866次

一、科室概况与学科定位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临沂市重点学科,山东省第二批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临沂市危重新生儿区域协同诊疗中心,临沂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师资中心等区域危重新生儿救治重任。科室构建了滨河NICU、一附院监护室、新生儿母婴同室、家庭化陪护病房、新生儿专科门诊、高危儿随访门诊、蓝光门诊及夜间急诊的全链式服务体系,开放床位110张,年收治新生儿病人数近3500人次,成功救治550g超低出生体重儿、24+3周超早产儿,以循证实践为根基,刷新了临沂市超早产儿救治记录。


图片1.png


二、人员结构与专业梯队

新生儿科护理团队现有57人,呈“高职称、高资历、高层级”特性,在职研究生2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7人,专科护士4人,N4级护士5人、N3级护士35人。团队依托“循证实践-临床转化-质量改进”模式,将循证理念深度融入临床决策与护理方案制定,累计发表论文45篇,出版著作4篇,实用性专利1项,市级发明专利1项。

三、学科特点及技术优势

(一)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

1999年率先在全市开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机械通气技术;2006年在全市率先成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成功救治了多例四胞胎、三胞胎的早产儿,救治的最小体重仅有550g,最小胎龄为24+3周。2009年率先在全省开展高频震荡(HFOV)通气技术。2017年开展了经外周静脉换血治疗术、脐静脉置管术、脑功能监测、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及亚低温疗法等,2024年为胎龄26+6周,体重980g患儿开展经脐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脓毒血症(血浆置换术), 新生儿腹膜透析术,进一步为危重患儿保驾护航。

(二)外科术后监护技术

针对NEC、食管/肠/肛门闭锁、肠旋转不良、胃壁缺损、脐膨出、畸胎瘤、先天性膈疝、先天性巨结肠、幽门狭窄等开展基于ERAS理念制定个体化术后监护护理方案,并常规开展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及床旁PDA结扎术,目前最小体重为0.8Kg。针对手术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四、护理特色与精细化服务

全体护理人员始终秉承“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夯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

(一)血管通路管理技术

2018年我科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至今,置管最小孕周24周,最小出生体重仅370g。2023年成功开展的PICC置管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及定位技术,与传统PICC穿刺相比,能通过P波变化实时定位患者导管尖端放置位置,可避免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标志着NICU护理水平迈向新的台阶,有效保障新生儿置管安全。


图片2.png

    图1 PICC穿刺操作  


图片3.png

图2 腔内心电一体化技术


(二)基于循证的发育支持护理体系

运用护理程序找出护理问题,运用头脑风暴和循证的方法检索文献找到对策,以体温、呼吸等十个维度为节点开展循证护理实践,最终为超早产儿实施个体化、系统化的最佳循证护理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创新,发明的《可移动式气管导管固定装置》荣获“本市创新型班组”荣誉称号、自制无创通气帽子等有效解决临床护理难题,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出院准备度服务并创建了“3C陪伴模式”。从环境优化(光线、噪音控制)、体位支持(屈曲中线体位等)、睡眠保护、脑保护、疼痛管理、皮肤护理、感染防控等十个维度为节点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缓解早产儿应激压力,促进神经发育与行为适应,提升生存质量。模拟子宫环境护理:采用暖箱罩遮光、可采取昼夜变化的光线设计、噪音分贝仪控制等措施,减少早产儿心率波动幅度,延长每日有效睡眠时间。体位支持:应根据早产儿的病情、个体情况和行为提示进行个体化的体位评估和摆放,可采用体位评估工具指导早产儿体位摆放。袋鼠式护理全覆盖: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躁动不安,同时还可降低妈妈的焦虑情绪,减少产后抑郁发生,增强母婴情感互动,增加父母自信度,拉近医患关系。脑保护:实施“集中操作时段”管理,将血糖监测、吸痰等操作集中完成,避免频繁干扰,采用双人换尿裤,避免臀部抬高,有效减少脑内出血的发生。为减少医源性失血,降低早产儿输血率,出生时采集脐带血,实施“微量采血”,建立采血记录单,医护协同,严控采血指征,并将输血率纳入每月质控指标。通过质量改进,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53.4%降至37.3%。为了预防经鼻无创通气致鼻损伤,从物品的物尽其用,固定的画地为牢,护理的“心灵手巧”,到管理的“严防死守”,使鼻损伤发生率降至9.41%。睡眠保护:每日评估早产儿睡眠状态,可采用早产儿行为观察量表、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仪、多导睡眠记录仪等工具。

聚焦超早产儿救治护理难题,以护理为主导,创新了超早产儿“S-T-Q”三维联动管理新模式,此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可平移。对于超早产儿管理从产前干预、产时救治与转运、产后全流程精细化风险管理、出院后建立随访电子档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形成多学科协作的“产前-产时-产后-随访”全周期链式管理。

(三)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及OIT

此方法是一种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发展的干预方式,对早产儿的口咽部协调活动及其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早产儿尽快建立经口喂养,缩短鼻饲喂养的时间,开展初乳口腔涂抹(OIT)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四)循证护理促进质量改进

组建循证护理团队,将最新临床指南转化为护理规范进行证据转化,制定标准化流程、个体化诊疗护理方案,持续开展质量改进项目,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并多次在医院组织的“金点子”、临床护理典型案例比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23年获山东省住院患者服务案例比赛铜奖,2024年荣获山东省医学会医疗质量管理案例评选二等奖,2025年获山东省护理学会新生儿分会案例分享二等奖,临沂市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评比三等奖。                       

新生儿科护理团队以循证为核心,将精细化管理与个体化护理深度融合,通过“证据转化-精准评估-方案制定-效果追踪评价”闭环模式,为危重新生儿提供兼具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的全周期照护。从550g早产儿的生命支持到外科术后患儿的加速康复,团队始终以循证实践为基石,推动新生儿护理向更高质量、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以质量改进为引擎,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生命最初的光芒,不断提高超早产儿生存质量。


专题

返回首页|走进医院|医院新闻|科室介绍|就诊指南|医护动态|党建园地|教学科研|医院文化|联系我们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滨河院区:罗庄区清河南路1号;大学院区:兰山区聚才六路3号;启阳院区:兰山区启阳路187号。
健康咨询热线:400-6090-776 Copyright@2019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疾病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本网站医院图片及商标权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0166号